表面平靜內心微瀾 —— 面對會友往生, 如何持續用專業與熱誠服務?

文/本會採訪整理

表面平靜 內心微瀾 ——
面對會友往生, 如何持續用專業與熱誠服務?

 

  協會成立二十餘載,所有理念與服務的輸送都需要每一位同仁的付出,然而,在工作過程中,第一線同仁難免要面對病友往生這樣令人哀傷的現實,他們如何處理情緒上的衝擊、自我調適、甚至照亮身邊更多的同仁?這一期採訪了兩位資深同仁,社工督導張義發、物理治療師林子逸,希望藉由服務經驗的整理,一起學習和成長。

 


 

張義發社工督導

民國 101 年 12 月加入協會,擔任社工員的角色;104 年 1 月升任為 社工督導。主要工作內容為擔任協會提供給會友相關服務的媒介,並協助北區社工人員發揮好媒合的功能;其次將會友未被滿足的需求及協會未來可能的發展機會,回饋與反映給管理者。
 
林子逸物理治療師

持有物理治療師及甲類輔具評估人員雙證照,於民國 104 年加入協會。主要工作為評估、訓練會友使用電腦輔具、移位輔具及提供溝通策略(包括如何使用注音拼字板)。此外,還為新入會會友提供物理治療服務、居家活動建議及轉移位技巧練習,以及擔任協會研究計畫案的連絡窗口。

1.    還記得你在工作中遇到第一位病友往生的情形嗎?可否簡單描述當時的情況,以及對你在內心或情緒上的衝擊?

義發:印象最深的對象,是一位年輕的高科技產業工程師。第一次訪談,他就期待協會能提供病友完善的照護機制,畢竟病友本身或其家庭,在照護專業與經濟上的負擔,都相當的貧乏與不足。這位病友不選擇維生醫療,所以我對他的服務很短暫,但對他的想法卻很認同,對他短暫的生命也相當惋惜。

子逸:因工作的年資很長,第一位會友往生的情形已回想不起來了,但印象深刻的會友有幾個,大部分是因呼吸狀況離開的,內心衝擊大部分來自家屬對會友離開的反應,家屬或平靜以對、或淚流滿面,有提早安排處理的,也有無家人協助處理的。心情會被當時情狀所影響,但能看出會友家庭的微妙關係,也從會友家庭的故事慢慢理解到應多善待自己及身邊的家人,或行有餘力可幫助弱勢的人。 

2.    在工作中時常要面對病友的離開,你如何自己保有一顆柔軟的心繼續熱情地服務更多病友? 

義發:來協會服務的初期,自己曾多次睡覺躺在床上時,想著自己若是漸凍症病人會怎樣?不出 3分鐘,我就跳離床鋪,不敢再想下去!現在雖仍會有這樣想法,但仍不出 3分鐘!面對病友的離世,我深覺 是種「解脫」,不從宗教式的解釋,也不探討心理學的「生命價值」,只在意我還能藉由離世病友及其家庭的故事裡,提供給目前仍在受苦的家庭怎樣有價值的訊息,這就夠了! 

子逸:我認為是以敬業的精神支持我繼續服務協會的會友,在自己的能力 所及下,協助會友家庭,以會友家庭為中心,提供支援性服務,當然在無能為力的時候,也會跟會友坦誠,以平常心來提供服務。

3.    作為資深員工,工作同仁可能會找你傾訴面對病友離世的哀傷,對於這種情況,你通常會怎麼做?

義發:協會社工人員每年都會面對大約十來位病友的往生,通常面對自己初來協會服務時的第一位或第二位,或者互動較多、服務較深入病友的往生,情緒容易較低落,甚至會有悲傷的情緒出現。這時較資深的社工人員,會支持這位同仁的情緒,告知他/她這樣的低落或 悲傷情緒是正常與正確的,聽他/她述說自己低落或悲傷的緣由,也分享自己的經驗,讓這位同仁覺得不孤單。 

子逸:我會建議回想會友活著的時候,我們提供了什麼支持性或支援性服務,服務過程中,會友心情及生活上,因為我們的服務,確實改善了,藉此來緩和當時的哀傷氣氛,告訴同仁應著力於現存會友的服務。 

4.    分享一位已經去世但對你影響深遠的病友? 

義發:在協會的服務,每位病友與其家庭,都有豐富的故事,也都有我們可以反思與學習的地方。如:期待協會提供完善照護機制的會友,讓我更確立自己提供協會會友服務的方向;有位病友阿姨,她的女兒們從一開始積極尋求各種醫療機會,到後來願意接受媽媽的醫療 抉擇,陪媽媽走完最後的生命路程,讓我感受到家庭成員間的「愛」; 還有一位年長的病友,即使雙眼無法張開、眼球無法轉動,他的太太仍從先生的眼中看見他回應自己的關心,這讓我感受到夫妻感情的深厚與不捨。這些,也都是影響著我、支持著我繼續在協會繼續服務的動力。

 

子逸:印象深刻的會友有幾位,都有類似的狀況,會友雖然會詢問自身症狀相關的照顧問題,但對家人的照顧負擔,也是考量的重點,面對死亡似乎已經都規劃好了,都希望留給家人更多的空間,讓家人對會友留下的回憶是正向的。其中有一位教職人員,安排眼控使用評估服務時,在最後眼控打字練習時,打完『謝謝女兒』就不再輸入文字了。另外一位是會友往生後,去家裡回收輔具時,會友太太表示先生把一切都安排好了,她被先生感動和說服,這樣的過程是溫 暖的回憶。另外一位病友是銀行女性主管,她告訴兒子,說知道兒 子可以照顧她,但媽媽更希望子女將來能有更多的時間完成理想。像這樣,罹病的會友珍惜病後的時間,著眼於家人相處,而不是與疾病對抗,令人十分感動。
 



【編按】 一般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,甚至有智者說,人一出生,即是一步步邁向死亡的歷程。這些過程,提供我們非常珍貴的、不間斷的學習機會。因為疾病的特性,我們無須諱言,本會服務的會友其實就是正在經歷這樣過程的群體,這個過程每個人長短不一,但,我們願意用愛來陪伴,用服務來一起學習。感謝第一線同仁在一次次的陪伴和不得不面對的失落中,學習和成長,並互相分享,祈願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可以因此而更趨圓滿。
 



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