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顧者的心靈調適
發佈日期:2024-09-04
照顧者的心靈調適
文/台中榮總心理諮商師 黃佩菁
當家人生病,家屬的心情錯綜複雜五味雜陳,原本的生活世界、依靠的人、穩定的生活秩序都面臨崩跌,生命不再朝向規劃的藍圖前進,未來變得模糊而不可預測,看不清前方的路要往哪裡走…,身為照顧者的你,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心情感受。
在醫院陪伴臨終病人的心理師工作裡,很常用William Worden的四個哀悼任務理論來幫助評估即將失去親人的家屬心理上的調適,對於漸凍人家屬而言,走入照顧者的心情似乎也可以任務論來看照顧過程的失落調適。
接受已經發生的事實
不只是理性層面還需有情感層面的接受,正視自己的失落是很重要的ㄧ步。接受家人已經生病,身體活動、溝通功能發生退化,回不去過去生活的事實。當家庭剛面臨重大疾病發生時,接受是困難的,「否認」的心理防衛功能可以幫助人們不至於崩潰,但隨著時間進展,接受可以幫助人們做好準備,朝向真正的接納失落方向前進。
經驗悲傷的痛苦
面對家人生病的重大失落,可能難以啟齒,可能會想逃避不去碰觸這些痛苦難過的情感,但內心的傷痛需要去經歷才有療癒的機會,憤怒、難過、憂鬱、罪惡感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,可以透過各種抒發管道,找人說、書寫、繪畫…等,允許自己好好難過、好好哭泣。
重新適應家人生病的世界
照顧者在親人生病的過程需要經歷外在適應、內在適應與心靈適應。
外在的適應,學習照顧,翻身、餵食、從含糊話語或表情甚至使用溝通板進行溝通。內在適應,學習在照顧中找到自己的自尊與自我肯定,心靈適應,看見失落伴隨而來對於自己內在生命的意義。
轉化連結,參與新生活
Neimeyer 認為所有改變都會帶來失落,就如同所有失落都造成改變。我們可以在開展新的生活中保有和過去的連結,曾經活過的美好不會消失,化為回憶,陪伴著家人雖然身體的世界改變了,但精神情感可以永恆。
一直很喜歡無門慧開禪師的這首詩:
「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;
若無閒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。」
春天有花開的美,冬天有下雪的景,人生也是,生老病死各有不同的風景,不妨以開放好奇的心,去感受與探索。